想要瞭解老上海?這本論文集米漢堡成型機可以一看

上海法租界從1849年開辟到1943年被收回,歷時近百年,覆蓋現今上海黃浦、徐匯等兩大城區,是近代中國開辟最早、面積最大、繁榮程度最高的法國租界。它與上海公共租界並列為上海的兩大租界。
1月20日,《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第二輯新書首發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召開。《上海法租界史研究》是一部針對法租界史的論文集,收錄多位學者對於法租界史的研究,內容分為專題論文、口述歷史、新史料、書評、學林往事、讀史雜記六大類,從多重角度回溯法租界昔日光景,並揭示瞭它在近代上海城市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
1月20日,《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第二輯新書首發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召開。圖片來源:《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編輯部
全景呈現的法租界史
據悉,《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的作者群體來自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切入視角不同,一定程度上造就瞭該書獨特的話題豐富性。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任軼撰寫的《兩次淞滬抗戰中的震旦大學與難民救助》被收錄於書中。任軼從小學習法文、又在法國求學十餘年,這引導瞭她對法租界史的關註。她的研究側重於法租界文化科教活動以及法租界的醫療衛生史,全文從“一·二八”與“八一三”淞滬抗戰中的難民救助問題切入,以微觀歷史的角度分析設立在法租界內的天主教震旦大學所扮演的角色。
另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書評《上海租界與蘭心大戲院——東西藝術融合交匯的劇場空間》。很多人比喻蘭心大戲院是一扇窗,演劇的歐風從這裡吹入上海。
據書評作者、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劉喆介紹,這篇書評基於大阪音樂大學匯編的《上海租界與蘭心大戲院——東西藝術融合交匯的劇場空間》撰寫。相比日本學者早在這方面有所開拓並邁出重要一步,中國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較為空白。
劉喆認為,以蘭心大戲院為切入點研究當時的戲劇文化有很大的潛力,但也存在較大的操作難度。“做法租界文藝娛樂研究是史學研究裡面比較新的領域,因此方法、思路等都是新的,甚至需要運用超出歷史學范疇的方法來完成,比如地理信息方法等。因此期望未來有志於研究這一領域的同仁們,能夠多拓展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武裝自己,也提出更多新的研究題目。”
光明中學校友曹熾康參與瞭該書口述歷史部分的整理,他與前法租界中法學堂校友董鴻毅老人合作完成瞭《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中法學堂》一文。光明中學前身即為當年的上海法租界中法公學,設立於1886年,在此後的十二年裡由天主教耶穌會的神父管理。文章借親歷者口述對當時中法學堂的學校管理、規程制度、教職人員進行瞭直接的還原。
曹熾康認為文教研究對法租界史有重大意義,“任何國傢到上海來搞租界,文教一定是抓得很緊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意識形態”,因此借由當時法租界的中學、小學教育可以透視法租界的文化問題。
《上海法租界史研究》
法租界與許多重大事件相關
《上海法租界史》第一輯醞釀於2013年,距今已經四五個年頭。
有很多人認為法租界已經遠去,法租界熱隻不過是對於半殖民時代的病態懷戀,對此叢書主編之一、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馬軍表示瞭反駁。
在他看來,法租界已經終結75年,但它並非是過去式,“當我們散步在淮海中路的梧桐樹下,或者到復興公園的草坪上玩耍,或走進思南路小洋房,它並沒有逝去。它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也有另一部分學者認為法租界史題目太小,涉及的不過是一座城市的一部分地區。針對這一觀點,馬軍認為法租界的研究意義絕非限於上海本身。
“法租界在近百年的歷程中,北接公共租界、南連華界的法國專管租界,與中外許許多多的重大事件息息相關,從辛亥革命到北伐戰爭,從一·二八到八一三,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法租界映射著大時代的各種特征。”在馬軍眼中,法租界本身就是一個大時代,它既是上海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法租界老照片。圖片來源 virtualshanghai
法租界老照片。圖片來源 virtualshanghai
法租界史研究應受重視
“今天我們提到上海租界,大多都是指公共租界,卻很少想到法租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編輯章斯睿如是說。法租界史方面的研究現狀仍然單薄,法租界也一直是不夠受重視的研究領域。
另一位主編、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蔣傑表示法租界史的研究最大的問題在於作者群體稀少。由於需要閱讀法文檔案,因此該研究的語言門檻較高。但是他也提出事實上存在突破語言障礙的其他路徑。
“《申報》、《大公報》、《新聞報》有很多關於法租界的史料,內容涵蓋法租界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等。這些史料數量很大,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被學界忽視,躺瞭七八十年沒有人註意。”
法租界老照片。圖片來源 virtualshanghai
此外1930年上海法租界開始出版的《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華文公報》完全是依據法文公報翻譯而來,內容沒有差池,也可以成為研究法租界歷史的絕佳素材。“很遺憾現在很少有學者做這一方面的內容,可能是獲得性比較差,也可能學術界沒有準確意識到它的重要價值。”蔣傑稱。
“無論是基礎工作還是理論探索,都還任重道遠,需要大傢長期努力,希望有一天上海法租界史叢書、上海法租界史資料集、上海法租界史大辭典,乃至上海法租界通史也能夠舉行首發式。”馬軍說:“學術長河需要一代人、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我們這些學者隻是整個學術史的長鏈中一個小小的環節,此前有無數前輩學人,此後也應有蕓蕓後世來者。”

責任編輯:張義凌


新浪新聞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粉狀成型食品機械麵包成型機
arrow
arrow

    rzn117rv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